全国发电装机突破22亿千瓦,人均装机约1.55千瓦,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1.35亿千瓦。
除此之外,金贤东还介绍了项目核准情况,今年1-6月,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0个,总投资2464亿元,主要集中在交通、能源、信息化等行业。加快推进重点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和配电网升级改造,指导电网企业优化电网运行方式,充分发挥跨区跨省通道输送能力,利用各地负荷余缺差异,组织开展电力交易。
四是着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。近期,随着全国气温不断攀升,空调用电快速增长,全国用电负荷和日发电量持续攀升,7月上旬均已经突破去年夏季峰值,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供需出现偏紧。据袁达介绍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,主要呈现出3方面特点:一是发行量显著提升。从用电看,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.2%。分地区看,全国15个省(区、市)用电增速超过17%,其中西藏、湖北、广东、浙江、云南、江苏、江西7个省(区)增速超过20%。
介绍了发用电情况、今年如何确保平稳迎峰度夏以及绿色债券等相关情况。据市场机构统计,今年上半年中资境外绿色债券5年期以上债券发行量和占比均有所提升,超3成企业发行期限为5年期以上,有助于企业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,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。北京7月23日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3日发布预测报告称,综合考虑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、电能替代等因素,预计2021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%左右。
这位负责人说,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,反映出当前制造业升级态势明显,新动能成长壮大。预测报告称,预计2021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.7亿千瓦,同比增长7.7%左右为保障电力安全运行,就电力燃料、电网结构、需求响应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:一是继续加大电煤保供力度。二是进一步加强电煤调运工作。
全国完成跨省送出电量721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3.7%。五是东部地区用电量同比增速领先,西部和东部地区两年平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
分类型看,水电设备利用小时1496小时,同比降低33小时。31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均为正增长,其中,西藏、云南、广西、江西、四川5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%。上半年,第二产业用电量2.66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6.6%,两年平均增长7.3%。核电5216万千瓦,同比增长6.9%。
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.7亿千瓦,同比增长23.7%。二是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,科学做好有序用电,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。强化发电、输电、供电、用电各环节风险管控,及时消除隐患。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将影响气电机组顶峰发电能力。
二是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5.4%。上半年,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8.4%,两年平均增长7.8%。
二季度,蒙西、广东、云南、广西等地采取了需求响应或有序用电措施,广东、云南电力供应尤为紧张。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,推动新能源及相关储能产业发展。
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利用风投、私募、信托等金融工具,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绿色融资渠道。今年迎峰度夏期间,预计出现电力缺口的地区比上年增多,供需形势较为严峻,结合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现状,提出如下建议:一是统筹利用好各类机组的顶峰发电能力,充分发挥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。不断优化有序用电方案,精细化调度实施,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民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。(三)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,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比上年增多预计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,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,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及程度超过上年。上半年,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17023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1.6%。东部地区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广东、海南10个省(市)。
上半年,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总发电量3.87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3.7%。上半年,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56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.5%,两年平均增长5.6%。
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.6%,两年平均增长7.3%。综合考虑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、上年基数前后变化、电能替代等因素,以及国外疫情、外部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,预计2021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%左右,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%-11%。
建议将保障国计民生的煤电企业列入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范围,维持煤电企业存量信贷规模。四是水电、太阳能外的其他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同比提高,核电、风电发电同比分别提高286、88小时。
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2.6%,两年平均增长6.5%。上半年,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187万千瓦,同比增加1492万千瓦。按照保民用、保稳定、保重点的原则,充分考虑各类极端情况,建立健全分级有序用电应急管理工作机制。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.8%、6.5%、8.7%、4.4%。
西南等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偏紧,制约煤电机组的发电能力。建立完善容量市场及辅助服务补偿机制,充分运用好市场化手段,进一步提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。
强化配网工程建设,积极开展配变布点或配变增容改造工作,解决低压线路卡脖子问题。上半年,东、中、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.7%、16.9%、14.8%、9.6%。
火电设备利用小时2186小时,同比提高231小时,其中煤电2257小时,同比提高254小时。加强中长期协议执行监管,按合同量及时、足额兑现,保障保电期间电煤供应稳定可靠、保持较高库存运行。
三是加大解决新能源发电补贴拖欠力度,尽快解决补贴拖欠问题。上半年,累计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9.7%。强化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工作措施,加强电网供需监测,预判电网存在供应缺口时,及时启动需求响应或有序用电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.2亿千瓦左右,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.3%,比2020年底提高2.5个百分点左右,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将有望首次超过煤电。
加大对陕西、山西、贵州、四川、新疆等北方煤源和铁路运力协调力度。分季度看,一、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.0%、8.2%。
核电设备利用小时3805小时,同比提高286小时。上半年,28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10%,其中,西藏、湖北、广东、浙江、云南、江苏、江西7个省份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20%。
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.7亿千瓦,同比增长7.7%左右。上半年,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2956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3.0%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